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5.8.12)
2025-08-12 08:48:09 |文章來源:華圖事業(yè)單位|事業(yè)單位考試網(wǎng)
【導讀】華圖事業(yè)單位考試網(wǎng)同步華圖教育發(fā)布:公共基礎知識每日一練(2025.8.12),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事業(yè)單位考試考情政策解讀,點擊領取備考資料,更多事業(yè)單位考試資訊請關注(htshiyedanwei)公眾號,歡迎加入事業(yè)單位招聘考試交流群: 參加刷題、?肌㈩I取備考資料,考編路上不孤單!
1.(單選題)關于共同犯罪,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一般共犯是指兩人以上共同犯罪,包括故意犯罪和過失犯罪
B.五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
C.共同犯罪人主要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
D.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主要罪行處罰
2.(單選題)下列選項中,符合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是:
A.甲交通肇事后因害怕被現(xiàn)場群眾毆打,逃往公安機關自首,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B.乙交通肇事致使被害人當場死亡,但誤以為被害人沒有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
C.丙交通肇事致人重傷后,誤以為被害人已經(jīng)死亡,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導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時救助而死亡
D.丁交通肇事后,將被害人轉(zhuǎn)移至隱蔽處,導致其得不到救助而死亡
3.(單選題)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guī)定,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A.收益處分
B.占有使用收益處分
C.占有使用
D.使用處分
4.(單選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成語故事與故事中的主人公對應有誤的一項是:
A.立木取信——商鞅
B.臥薪嘗膽——勾踐
C.圍魏救趙——孫武
D.圖窮匕見——荊軻
5.(單選題)下列歷史事件時間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A.戊戌變法→馬關條約→五四運動
B.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擊倭寇→鄭成功收復臺灣
C.張衡發(fā)明地動儀→諸葛亮寫《出師表》→張騫出使西域
D.虎門銷煙→中日甲午戰(zhàn)爭→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
6.(多選題)中國書法字體是中華文明的核心載體,兼具實用功能與藝術價值,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泰山刻石》《會稽刻石》均為李斯的小篆作品
B.《九成宮醴泉銘》后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
C.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均屬于“三希帖”
D.《黃州寒食詩》是“宋四家”之首的代表作品
7.(多選題)下列哪些情形,不授予專利權
A.某科研團隊經(jīng)過三年努力發(fā)現(xiàn)某種天然抗病毒蛋白
B.某英語名師發(fā)明的英語單詞記憶規(guī)則
C.某公司發(fā)明的可根據(jù)土壤條件自動調(diào)節(jié)播種參數(shù)的智能播種機
D.某服裝店設計的包含背鰭和尾巴的立體剪裁的前所未有的寵物服飾
8.(多選題)下列情形可被視為自首的有:
A.張某打傷鄰居后逃匿,經(jīng)父親勸說陪同到派出所投案
B.李某深夜推電動車被巡邏民警盤查,因無法說明車輛來源且神色慌張,經(jīng)民警教育后主動交代了剛實施的盜竊行為
C.王某是詐騙集團主犯,主動投案,積極交代自身詐騙200萬元,對12名同案犯身份及犯罪分工閉口不談
D.趙某因涉嫌職務侵占被刑事拘留,在押期間,張某主動交代了檢察機關尚未掌握的受賄罪行
9.(判斷題)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國號為“周”。( )
A.正確
B.錯誤
10.(判斷題)憲法效力適用于所有中國公民,僑居在外的華僑也受到中國憲法的保護。( )
A.正確
B.錯誤
時政每日一練·參考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犯罪概述知識。
第二步,根據(jù)《刑法》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又根據(jù)本法第二十七條,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輔助作用的,是從犯。又根據(jù)本法第二十八條,對于被脅迫參加犯罪的,應當按照他的犯罪情節(jié)減輕處罰或者免除處罰。共同犯罪人除主犯、從犯、脅從犯之外,還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教唆犯。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共同犯罪是指兩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應當具備以下幾個條件:①必須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人。②共同犯罪人主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故意。③共同犯罪人在客觀上必須有共同的犯罪行為。④必須具有共同的犯罪客體。A項錯誤。
BD項:根據(jù)《刑法》第二十六條,組織、領導犯罪集團進行犯罪活動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三人以上為共同實施犯罪而組成的較為固定的犯罪組織,是犯罪集團。對組織、領導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團所犯的全部罪行處罰。對于第三款規(guī)定以外的主犯,應當按照其所參與的或者組織、指揮的全部犯罪處罰。BD項錯誤。
2.【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刑法分則知識。
第二步,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條第一款,“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C項,丙為逃避法律責任而逃逸,導致被害人沒有得到及時救助而死亡,符合交通肇事罪中“因逃逸致人死亡”。
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不屬于我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情形。A項排除。
B項:根據(j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條,違反交通運輸管理法規(guī),因而發(fā)生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chǎn)遭受重大損失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情節(jié)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B項屬于第一款情形,B項排除。
D項: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行為人在交通肇事后為逃避法律追究,將被害人帶離事故現(xiàn)場后隱藏或者遺棄,致使被害人無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嚴重殘疾的,應當分別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故意殺人罪或者故意傷害罪定罪處罰。D項排除。
3.【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物權知識。
第二步,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六十六條,居住權人有權按照合同約定,對他人的住宅享有占有、使用的用益物權,以滿足生活居住的需要。
因此,選擇C選項。
4.【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成語故事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圍魏救趙”出自《史記》,是孫臏指揮的齊軍在桂陵打敗龐涓率領的魏軍,救援趙國的著名戰(zhàn)役。因此,選擇C選項。
【拓展】A項:“立木取信”出自《資治通鑒》,是商鞅為推行變法而實施的南門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B項:“臥薪嘗膽”出自《史記》,是越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故事。
D項:“圖窮匕見”出自《戰(zhàn)國策》,是燕太子丹派荊軻刺殺秦王嬴政的故事。
5.【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歷史常識。
第二步,1405年到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1561年開始,戚繼光抗擊倭寇;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因此,選擇B選項。
【拓展】A項:1898年,康有為、梁啟超戊戌變法;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正確順序為:馬關條約→戊戌變法→五四運動。
C項:公元132年,張衡發(fā)明地動儀;公元227年,諸葛亮寫《出師表》;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正確順序為:張騫出使西域→張衡發(fā)明地動儀→諸葛亮寫《出師表》。
D項: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正確順序為:虎門銷煙→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
6.【答案】ABC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書法知識。
第二步,A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命令這個禁用各諸侯國留下的古文字,一律以秦篆為統(tǒng)一書體。統(tǒng)一后的中國急需一種統(tǒng)一的官方文字。李斯便奉秦始皇之命制作這種標準字樣,這便是小篆。李斯著述甚多,所作《諫逐客書》是古代散文名篇,李斯的傳世書跡有《泰山刻石》《嶧山刻石》《瑯琊臺刻石》《會稽刻石》等。A項正確。
B項:《九成宮醴泉銘》是唐貞觀六年(632)由魏征撰文、書法家歐陽詢書丹而成的楷書書法作品!毒懦蓪m醴泉銘》敘述了“九成宮”的來歷和其建筑的雄偉壯觀,歌頌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節(jié)儉精神,介紹了宮城內(nèi)發(fā)現(xiàn)醴泉的經(jīng)過,并刊引典籍說明醴泉的出現(xiàn)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墜,持滿戒盈”的諫諍之言。《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晚年經(jīng)意之作,歷來為學書者推崇,視為楷書正宗,被后世譽為“天下第一楷書”或“天下第一正書”。B項正確。
C項:“三希帖”就是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這三幅代表了中國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的書法字帖。C項正確。
D項:宋四家是中國北宋時期四位書法家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這四個人大致可以代表宋代的書法風格,而且成就最高,故稱“宋四家”。“宋四家”之首是 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書畫家。他不僅是“ 尚意 ”書風的倡導者,還主張書法應表達個人情感與意趣,對宋代書法影響深遠。存世書法作品有《赤壁賦》《黃州寒食詩》和《祭黃幾道文》等帖。D項正確。
因此,選擇ABCD選項。
7.【答案】AB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專利法知識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十五條規(guī)定,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一)科學發(fā)現(xiàn);(二)智力活動的規(guī)則和方法;(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四)動物和植物品種;(五)原子核變換方法以及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zhì);(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jié)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對前款第(四)項所列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規(guī)定授予專利權。A項符合(一),B項符合(二)。
因此,選擇AB選項。
【拓展】C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第三款規(guī)定,實用新型,是指對產(chǎn)品的形狀、構(gòu)造或者其結(jié)合所提出的適于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該設備屬于對播種機械的構(gòu)造改進,具備“形狀、構(gòu)造或其結(jié)合”的技術特征,符合《專利法》第二條對實用新型專利的定義。C項不符合題意。
D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二條第四款規(guī)定,外觀設計,是指對產(chǎn)品的整體或者局部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jié)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的結(jié)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適于工業(yè)應用的新設計。第二十三條規(guī)定,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應當不屬于現(xiàn)有設計;也沒有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就同樣的外觀設計在申請日以前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提出過申請,并記載在申請日以后公告的專利文件中。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與現(xiàn)有設計或者現(xiàn)有設計特征的組合相比,應當具有明顯區(qū)別。授予專利權的外觀設計不得與他人在申請日以前已經(jīng)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本法所稱現(xiàn)有設計,是指申請日以前在國內(nèi)外為公眾所知的設計。故,該寵物服飾設計可以申請外觀設計專利。D項不符合題意。
8.【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刑法。
第二步,A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動,而是經(jīng)親友規(guī)勸、陪同投案的;公安機關通知犯罪嫌疑人的親友,或者親友主動報案后,將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也應當視為自動投案。A項情形可被視為自首。
B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單位、城鄉(xiāng)基層組織或者其他有關負責人員投案的;犯罪嫌疑人因病、傷或者為了減輕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為投案,或者先以信電投案的;罪行未被司法機關發(fā)覺,僅因形跡可疑被有關組織或者司法機關盤問、教育后,主動交代自己的罪行的;犯罪后逃跑,在被通緝、追捕過程中,主動投案的;經(jīng)查實確已準備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機關捕獲的,應當視為自動投案。B項情形可被視為自首。
D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條規(guī)定,根據(jù)刑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已宣判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尚未掌握的罪行,與司法機關已掌握的或者判決確定的罪行屬不同種罪行的,以自首論。D項情形可被視為自首。
因此,選擇ABD選項。
【拓展】C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處理自首和立功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規(guī)定,(二)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后,如實交代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實。犯有數(shù)罪的犯罪嫌疑人僅如實供述所犯數(shù)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對如實供述部分犯罪的行為,認定為自首。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則應當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的共同犯罪事實,才能認定為自首。犯罪嫌疑人自動投案并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后又翻供的,不能認定為自首,但在一審判決前又能如實供述的,應當認定為自首。C項情形不可被視為自首,還應當供述所知的同案犯。
9.【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唐朝知識。
第二步,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將都城定在洛陽,建立起武周政權。這一行為打破了自古以來男性主導皇權的傳統(tǒng)格局,在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長河中獨樹一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因此,本題正確。
10.【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題考查憲法知識。
第二步,憲法效力適用于所有中國公民,這是基于憲法作為國家根本大法的性質(zhì)所決定的。2018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凡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這一條款明確指出,只要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的人,無論其身處何地,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并且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僑居在外的華僑雖然居住在國外,但他們依然擁有中國國籍,因此他們本質(zhì)上還是中國公民。因此,“憲法效力適用于所有中國公民,僑居在外的華僑也受到中國憲法的保護”這一表述是正確的。
因此,本題正確。
手機端鏈接:https://m.sydw8.com/2025/0812/528042.html
掃碼關注事業(yè)單位考試公眾號,招考信息搶先看,備考資料送不停!